
乡村振兴与驻村工作交流会发言
从“打工者”到“合伙人”:激活人才回流的产业振兴新路径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们在推动人才回流、助力产业振兴中的实践与思考。这些年,我们紧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要求,在“十四五”规划和《关于做好2025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指引下,见证了一批批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从“离开家乡讨生活”的打工者,逐步转变为“建设家乡谋发展”的合伙人。这条人才回流之路,不仅重塑了乡村的产业生态,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一、破局:从“人往高处走”到“心向故土归”,让回流人才成为振兴“火种”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年轻人进城、中年人外出、老年人留守”是许多乡村的真实写照。我们村也不例外,2019年脱贫攻坚收官时,全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率超过65%,留下的多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产业发展缺乏“领路人”,土地撂荒、空心化问题突出。
转机出现在2021年,随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落地,我们抓住“十四五”规划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的机遇,开始梳理本村在外人才清单:有在城里开超市的个体户,有在沿海工厂当技术骨干的工人,还有几位早年外出创业的企业家。我们带着“家乡变化图”“产业规划图”“政策明白卡”,逐一上门拜访,邀请他们回乡看看。记得第一次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时,一位在珠三角电子厂工作了15年的村民说:“过去觉得回家乡就是没出息,现在村里路宽了、网通了,政策红利也多了,为啥不试试?”
仅展示633字,全文共327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