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实用的公文开头及结尾

文秘攻略

开头

公文开头也称之为引言。所谓引言,就是引出正文的语言,“开门见山”是其写作的基本原则,公文一起笔就要直接点明主旨、触及主旨或为展现主旨开路。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介绍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

1.概述式。

概括简单地叙述有关工作或事件的基本情况或基本过程,为下文的详细叙述或具体分析张本。常用于通报、报告、调查报告、总结等。例如:“5月28日6时05分,由济南开往佳木斯的193次旅客快车,行驶至沈山线锦州铁路局管辖的兴隆店车站时,发生重大颠覆事故,造成3名旅客xx,143名旅客和4名列车乘务员受伤,报废机车1台……沈山下行线中断运输近20小时,直接损失达170余万元。”(铁道部关于193次旅客快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的报告)

2.引据式。

以“根据”、“依据”、“遵循”、“遵照”、“按照”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交代制文的法律、法规、政策、精神等等本源、依据的开头方法,常用于规则、布告、报告、通知等文种。例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和财政部颁发的《建筑税征收暂行办法施行细则》第十七条规定,所有应缴纳建筑税的单位,均须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登记,现将纳税登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3.原因式。

以“由于”、“鉴于”、“基于”等介词组成介词结构发端,阐明制文的基本原因,报告、决定等文种常用。例如:“鉴于当前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公共财物、盗卖珍贵文物和索贿受随等经济犯罪活动猖獗,……”

仅展示617字,全文共4308

请登录后继续
相关文档
公文文稿篇幅的“控制论”

我的观点,不要一概而论,公文的世界里,没有放诸四海皆准的篇幅标准,只有某种特定场景里最“贴心”的篇幅。长与短不能靠某个权威写作大家敲定,也不能靠某种权威标准、规范来确定,只能在变动不居的写作场景中,紧扣影响写作的变量,用特定的尺度来控制。

笔杆子公文高手的“八个绝招”

古人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学习至关重要,公文写作是直接运用语言和思想为对象,提出工作思路和要求,不学习就是一潭死水,学习是思想的生长素。

公文用语简明的八个“锦囊”

公文用语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因此公文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切忌长篇大论。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由于片面追求简练,而使文义不能得到完整、准确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行文的简明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公文文书写法大全(33种)

命令和令是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的文种。此类文件所用范围有限,权威性高,而内容简单,往往只是“某某法规现已经在某级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现予以颁布”,写作难度很低,因此,在写作考试题中极少出现。

党政机关公文常用结语大全(9类)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在处理党政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行依法行政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党政机关公文写作中,由于写作目的、写作内容、文种使用的不同,其结束语也应有所区别。

最近上新
2025年党建工作交流会党建品牌典型发言(3篇)

党建品牌建设是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创建“产业先锋”党建品牌的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产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用好“统融实活”四字诀,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引领力和影响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我们的工作做法和成效。

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研讨发言:学深悟透__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贵州新风采作出新贡献

近期,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感受到了强烈信仰感召、鲜明方向指引、强大进取力量。下面,围绕研讨主题谈四点体会,与同志们交流。归纳起来就是以“四真”促“四化”。

专题党课:坚持学查改环环相扣、一体推进,扎实推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走深

“学查改”作为一种系统且科学的学习教育方法,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犹如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迈向深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按照局党组工作安,下面,我围绕“学查改”一体推进,与大家交流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青年干部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推动学习教育落地生根,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今天,以守好“铁规矩、硬杠杠”,将纪律规矩落到实处为主题,给各位青年团员、年轻干部上一堂专题党课。

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个人汇报发言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从严从实,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坚持“学与干”并重、“查与改”贯通、“建与治”结合,做到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确保学习教育见行见效,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