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老笔头的10条写作心得

文秘攻略

唐浩明先生在《点评曾国藩奏折》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能把公文写好,写出水平,就具备了相应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办事能力。”作为机关干部,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立身之本,也是看家本领。把这个本领练高强了,干起工作来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也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发展进步机会。今天,想跟笔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写作心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是一句谚语,其意是说,有了充裕的粮食,就不会担心被饿着或生活无着落,自然心里也就不惊慌了。拿到文稿写作中来,就是要养成平时收集素材的好习惯,再分门别类整理建档,用的时候就可以按需所取,不用到处抓瞎。素材的收集,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名人名言类、格言警句类、观点论述类、佳词妙句类,还有许多质量上乘、水平高超能作以学习借鉴的范文,等等。把这些“粮仓”堆实了,才能吃得饱、吃得好。对于材料新手来说,养成这个习惯非常重要。

二、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

欧阳修的《卖油翁》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这句话寓意着熟能生巧的道理。文稿写作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一种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活动,关键在于多写多练,舍此别无他途。如同游泳一样,即便学习了再多的游泳知识,如果不下水,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写作更是如此,即使你懂得再多的写作技巧,如果疏于练习、懒于动笔,照样还是不会写。所以,拿起笔,经常写,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王道。市面上所谓的“写作速成法”,大都是忽悠人的“狗皮膏药”,一定要远之、避之。

仅展示641字,全文共2500

请登录后继续
相关文档
应用文写作中的“信”“达”“雅”

应用文写作对语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平实和简明,二是要典雅。平实大约相当于古人所说的“信”,就是要表达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或本质,不务虚言;而简明则相当于古人所说的“达”,要求写文章词句达意、通顺而明白即可;典雅则大致相当于古人所说的“雅”。

写材料如何思考?只有想到,才能写到

我一直主张,想写好文稿一定要注重思维训练,因为写作最终是思维的较量,倘若你不会思考或思维方式不对,实际写将起来是非常吃力的。于是,朋友们经常问到我写作思维的训练问题。为了给大家思维的启发,我在线下讲《公文写作的十大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公众号里做一些探讨。

机关干部如何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科学的脑力劳动。它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是主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做好,这也正是大家感到材料难写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知探索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永远是主体。

资深笔杆子分享:材料标题就得这样拟

工作报告的写作,还有总结性材料的写作,实际上包含着与层次标题拟写相反的过程,即层次标题的展开。层次标题的拟写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的过程,即:分析材料→归纳材料→提炼标题(笔者曾在《应用写作》2014年第6期撰文谈到这个问题)。

浅谈机关文稿写作的基础

机关文字工作者与自己服务的对象即单位的领导人相比,无论人生阅历、从政经验、政策水平、工作能力、人脉关系、信息量等都没有什么优势,为什么领导人还愿意采纳机关文字工作者起草的文稿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机关文稿写作的基础进行一番分析。

最近上新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在这一过程中,市委坚持把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中啊哟任务来抓,用发展凝聚人心,凭实绩选人用人,在干部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风气、开拓进取的风气、民主团结的风气,为实现xx经济超常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廉政党课(10篇,6.2万字)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确定学习教育主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和市委、县委部署要求,围绕“践行八项规定精神,永葆为民服务本色”这一主题,我讲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交流学习、互勉共进。

_八项规定精神及80条清单学习心得体会

近期通过系统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政法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80条清单》,深刻认识到这既是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更是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

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访谈材料

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党支部深入贯彻_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主持词

今天组织召开党支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会议主题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和我省实施办法精神,按照上级党委安排,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