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如何思考?只有想到,才能写到
我一直主张,想写好文稿一定要注重思维训练,因为写作最终是思维的较量,倘若你不会思考或思维方式不对,实际写将起来是非常吃力的。于是,朋友们经常问到我写作思维的训练问题。
为了给大家思维的启发,我在线下讲《公文写作的十大思维方式》,同时也在公众号里做一些探讨。很多朋友现场听了后感叹:“没想到写材料还能这样想!”,我说,写作本来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就应该这样想,而且完全可以这样想。
现实中,一些朋友写久了,思维容易形成定式,产生“路径依赖”,习惯靠经验、本能来写,习惯看人家(尤其权威人士或权威文稿)“是怎么写的”,就认为“应该那样写”,很少思考“为何那样写”,更不会思考“还可以怎样写”。
于是,在公文这个圈子里,能独开蹊径,写出思想、写出性格,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总是凤毛麟角。因此,那些构思巧妙的稿子总成为材料界追捧的“爆款”。比如,贵州省委副书记蓝绍敏2021年12月30日在中国青年报刊出的《为了山村那轮暖阳——新希望工程,我们来了》那篇文章,以及2022年1月14日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合肥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拉高标杆 勇毅前行》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的稿子,美就美在出思想,妙就妙在构思,成就成在思维。
所以,我的文章历来重于思维启迪,授人以渔,更想助推写作“大脑操作系统”的算法升级,而非提供某种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App。关于思维方式,我在056期里,讲了什么是“踩点思维”(点击阅读);067期、068期里,讲了什么是“模仿思维”(点击阅读)(点击阅读);在070期里,讲了什么是“数据思维”(点击阅读);在079期里,讲了什么是“分解思维”(点击阅读);在082期里,我讲了什么是“用户思维”(点击阅读);在087期里,讲了什么是“境鉴思维”(点击阅读),今天就讲讲发散思维吧!
仅展示711字,全文共345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