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纪念“五四”运动大会讲话

对于进一步团结教育广大青年继承“五四”传统,弘扬“五四”精神,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五四精神党课讲稿:新时代的青春使命与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纪念五四运动大会讲话(2篇)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纪念五四运动,追溯历史,缅怀那些为我们所享受的今天,为我们的国家、民族的复兴而奋斗的先烈们,传承和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在今天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我代表团委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

2022年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是建团100周年,也是“五四”运动103周年,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局青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建功新时代,局团委研究并报局党组领导同意,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特制订如下方案。

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进一步团结动员全局青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建功新时代,局团委研究并报局党组领导同意,在五四青年节前后开展纪念“五四”运动系列活动,特制订如下方案。

中国_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2021年)

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全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许多献身于民族进步事业的爱国先驱,前赴后继、不懈探索。

五四运动与中国_的诞生

1919年5月4日,热血沸腾的爱国学子从北大红楼出发,与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五四运动在民族危难之际爆发了。这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起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专题党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针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000字(10篇)

回顾历史,100年前人民处于处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动荡,昏暗笼罩,民族前途渺茫,一群有志青年,奋勇呐喊我写了一篇悲壮的燃情岁月,星火燎原,社会各界联合起来,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存亡,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全市青年代表五四座谈会讲话

五四是广大青年的节日。刚才,3位青年代表结合各自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谈体会、谈认识、谈打算。大家的发言有高度、有深度,有热情、有激情,既体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信心决心,也展示了新时代x青年的良好风貌。

党史及新中国史知识题库(226题)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党史新中国史应知应会知识题库附答案(选择题,226题)

党史新中国史应知应会,知识题库附答案,选择题,226题。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B)。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五卅运动。

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书

解放战争时期,九三学社赞同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运动,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_传承五四精神 放飞青春梦想

100年前的5月4日,一群热血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发出声声的呐喊,为我们留下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拥有青春、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青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懈奋斗。

“五四”青年节演讲稿_大力发扬五四精神 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荣光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大力发扬五四精神 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荣光》。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力发扬五四精神,必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演讲稿三篇

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内涵的五四精神却长存于国人心中,并成为民族复兴之路上的重要精神支柱。

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演讲稿:什么是“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形成的“五四”精神,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由向下沉沦、转折为向上奋进的精神力量。